A
P
P
CPCIC
CPCIC

伍德麦肯兹:碳中和LNG将成为未来趋势

发布时间:2020-09-16  阅读次数:1689 来源: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壳牌和Jera是去年开始的碳中和LNG交易首批推动者之一。目前业内对碳中和的定义还没有达成共识,但碳中和LNG可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先行者们的交易为世界进入低碳未来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据9月11日Kallanish Energy报道,碳中和液化天然气(LNG)可能成为未来的趋势,并成为未来能源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可能不像听起来那么简单。

伍德麦肯兹亚太区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首席分析师露西·卡伦在Gastech峰会上表示,碳中和并不仅仅意味着货物产生零排放,而是意味着排放是进行测量、认证和抵消的。对于应该抵消哪些排放,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到目前为止,已经采用了各种定义,从抵消液化天然气货物全生命周期排放的宏伟目标,到抵消部分价值链上的碳排放。

碳中和液化天然气的长期可持续性以及减少其碳足迹的最佳方式是一个“必须解决”的挑战。如果碳中和液化天然气要成为主流,测量方法和标准化将是至关重要的。

壳牌和Jera是去年开始的碳中和液化天然气交易的首批推动者之一。除了先行者的优势外,卡伦相信,这些最初的交易为参与者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因为世界将进入一个低碳的未来。

这位分析师表示,在液化天然气价值链的某些环节设定减排目标,似乎是一条实现碳中和液化天然气和行业广泛采用的可行路径。然而,买家的信心需要进一步的衡量和标准化,以及政策甚至监管来提振。卡抵消每批液化天然气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

伍德曼肯兹表示,在上游公司的投资组合中,液化天然气是排放最为密集的资源之一。二氧化碳排放和液化燃料的使用是上游液化天然气排放的主要来源。

在所有能源中,液化天然气的排放强度排名第三,约为每一千桶液化天然气40吨二氧化碳,仅次于油砂和重油。然而,不同液化天然气项目的排放量也有所不同。来源 :Kallanish Energy ,摘译:王佳晶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与壳牌达成中国大陆首船碳中和LNG交易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以下简称气电集团)近日与壳牌东方贸易公司签署采购两船碳中和液化天然气(LNG)资源购销协议,首次为中国大陆引进碳中和LNG资源,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据估算,这两船碳中和LNG用于发电后,可满足近30万户家庭一年的清洁用电需求。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为进一步顺应国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要求、满足人们对于清洁能源的需求、凸显LNG的环保价值,中国海油与壳牌将使用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全球多个基于自然项目的碳信用(碳信用:又称碳权,指在经过联合国或联合国认可的减排组织认证的条件下,以增加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污染或减少开发等方式减少碳排放,因此得到可以进入碳交易市场的碳排放计量单位),抵消两船LNG从勘探开发到最终消费所产生的全部碳排放,实现全产业链“碳中和”。同时,为使国内更多的天然气用户有机会使用碳中和LNG,中国海油将于近期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进行公开线上竞拍。

针对此次交易,壳牌能源执行副总裁贺仕杰(Steve Hill)表示,壳牌很荣幸能与信赖的合作伙伴中国海油一起完成中国大陆第一笔碳中和LNG交易,并将来自中国自然项目的碳信用用于中国的碳抵消。基于自然项目的碳信用与LNG结合,中国海油与壳牌为中国的天然气用户提供了减少自身碳足迹的新选择。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董事长叶国标认为,将碳中和LNG通过线上交易平台公开销售,是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创新。交易中心将做好交易组织、履约保障、交收安排等工作,让国内用户高效、快捷、安全地充分参与购买“净零碳”的天然气资源。

此次碳中和LNG交易是天然气与基于自然项目在推动绿色低碳、构建生态文明的一次强强联合。天然气是公认的最清洁的低碳化石能源,发电时,温室气体排放量仅为煤炭的一半,空气污染物排放不到煤炭的十分之一。而基于自然的项目具有保护、改造和恢复土地、吸收温室气体并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优势。除重建生态系统之外,来自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项目的碳信用能够鼓励基于自然项目的发展,也有利于扩大林农收入来源、增加就业并消除贫困。

气电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武文来表示,作为中国最大的LNG进口商,气电集团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提供稳定、可靠、安全、绿色、低碳的能源产品。中国海油与信赖的合作伙伴壳牌首次为中国大陆天然气消费者供应碳中和LNG,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守护祖国绿水青山的同时,进一步发掘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生态价值,为当地林农绘就脱贫的幸福画卷。来源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石化行业走出去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联盟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石化行业走出去联盟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24 CPCIC2024  www.cpcic.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