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7日,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召开的2020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行业专家分析了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国内石化行业经济运行走势,并部署了行业下半年育新机、开新局的重点工作。
后疫情时代行业开新局之策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后疫情时代石化行业应做好四项工作
上半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有效控制疫情,企业复工复产扎实推进,消费需求继续改善,积极因素不断增加,新冠疫情造成的需求缺口正逐渐修复,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指标完全变好,积极改善。充分展现出石油和化工企业所表现出来的积极面对挑战的强大信念。今年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营业收入5.07万亿元,同比下降11.9%;行业利润1416亿元,同比下降58.8%;进出口总额3055亿美元,同比下降14.8%。主体企业运行平稳。
今年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仍然保持4个没有变,“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后疫情时期,我们石油和化工行业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调结构,育新机。如何破解石化行业大宗产品产能过剩、附加值低与行业的高端、差异化产品短缺的矛盾,需要我们行业继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从模仿向领跑水平迈进。
二是强企业,重园区。目前,世界一流的石油和化工跨国公司都来到了中国。企业不出国门面临的就是国际竞争。加快培育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石油和化工公司,这是我们全行业面临的一个紧迫而艰巨的共同使命。化工园区也正在成为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和工作亮点。
三是抓管理,降成本。如何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破解效益下降的困局,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资金和成本管理为重点,在全力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础上,从严、从细、从实加强资金成本管理,特别是要紧紧抓住“降本增效”这个重要环节,紧紧抓住成本构成的“料”(原料成本)、“工”(人工成本)、“费”(财务费用成本)三个方面“斤斤计较”“点滴节约”,在“做大做强”和“做好做远”上破解经济效益的“短板”和“困局”。
四是保安全,重环保。保安全我想有两个层次的意思,一个是安全生产,这是石化行业要常抓不懈的重要环节;另一个是要保证能源安全。全行业要重视环保工作,这是关系到我们石化行业长远发展的生存大计,要发展绿色化工产品,着力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行业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支撑。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陈凤英:第三季度世界经济将强劲反弹
疫情将如何深刻改变世界经济发展态势,世界经济将由此陷入长期衰退还是会在短暂收缩后步入复苏轨道,中国又将何去何从,都是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当前疫情下世界经济可以用“乱、糟、难、变”来形容,全球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衰退。据IMF最新预测,2020年世界经济将衰退4.9%。我们预测,我国经历一季度负增长后,二季度将反弹,三四季度将恢复增长,全年经济有望增长3%左右,将再次成为世界经济的中流砥柱。
受铁矿石、煤炭需求回升,全球大宗商品贸易升温等因素提振,波罗的海指数近一个月大涨207%,创去年11月以来新高,比2月10日反弹279%。
目前,国际油价反弹至暗时刻已过。6月8日,WTI原油一度突破40美元/桶关口,这是3月6日以来WTI原油首次站上40美元关口。6月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发表声明,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同意将目前日均970万桶的原油减产规模延长至7月底。会议发表的声明表示,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同意将日均970万桶的原油减产规模延长至7月底;同时,5月和6月未能百分百完成减产配额的国家,将在7月至9月额外减产作为弥补。
石油市场正从3月份的价格冲击中复苏,第二季度全球平均每日供应比2020年第一季度急剧下降了600万桶,预计供需平衡将在第三季度收紧,世界石油需求将超过全球供应。
在布伦特原油突破40美元/桶,WTI原油也在每桶39~40美元附近徘徊的油价表现下,大部分美国页岩油企业及深水石油开采企业有望恢复盈利,页岩油生产商Parsley和EOG公告将恢复部分产量。
随着中国经济复苏,美欧等经济重启,世界经济2020年第三季度将强劲反弹,下半年会延续复苏趋势,2021年将呈恢复性增长。在整个复苏进程中,因各国政府刺激政策空前,全球经济短期将呈V型反弹,持续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和风险。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大伟:下半年我国对外贸易将回稳复苏
今年疫情的蔓延对全球贸易造成了严重冲击。今年上半年我国对外贸易也受到较大冲击,但由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顺利推进复工复产;同时国内产业链条相对齐全,市场回稳复苏;我国大多数产业链均处于全球产业链重要地位,抗外部风险能力强等因素,经济贸易正在迅速恢复之中。
根据当前局势,在中长期发展中,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仍将进一步巩固提升。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市场规模大,我国总量需求大,能够激发出巨大消费潜力;二是营商环境好,当前我国政府是企业政策创新,在各方面帮助企业减少成本;三是配套产业完善,我国工业体系完善,能够为跨国公司和本地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四是要素禀赋,我国劳动力素质显著提升,能够为经济竞争提供重要支撑。
根据2020年上半年主要石化产品对外贸易走势情况来看,石化类产品价格波动十分剧烈,因此贸易额和贸易量走势往往存在明显差异。原油和天然气等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十分剧烈,严重影响对外贸易规模。
据当前形势分析,下半年,预测我国对外贸易将继续回稳复苏。我国化工类商品贸易量和贸易额增速差别将显著缩小;大多数商品类别进口和出口均将继续复苏。
在“十四五”期间,我国石化产业被技术“卡脖子”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同时石化产业更多依赖国内需求,改性塑料、高端合成树脂等领域有望取得更多突破。我国在整体石化产业上的全球分工地位有望进一步得到提升。因此,我们要促进石化行业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这就要立足国内需求,加强高端合成树脂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力度,同时进一步推进石化产品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动医药产业向原研药物制剂环节延伸,逐步提升在全球石化产品定价机制中的话语权。
下游市场拉动石化行业新需求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冯俊:上下游交互提升住房品质
疫情期间,居民购房需求、企业投资、建设意愿都有所减缓。从上半年情况看,6月份房地产呈现净增长,对房地产需求逐渐恢复。从目前情况看,保持规模问题不大,但随着供需矛盾出现缓解,维持之前两位数增长将不再可能。
为使房地产行业更快恢复,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改进住房构架,使居民健康得到保证。例如,目前住房构架下,只能穿着衣服到房间内洗手,就有可能把病毒带到房间,因此通过改进住房构架就可以使居民健康生活得到基本保证。
第二,坚持房住不炒总体方针。市场环境下,出现了把住房作为投资的一种迹象,但要解决它的风险积累问题,就要坚持“住房发展一定要满足人的居住需要”这一核心。
第三,不断提高住房发展质量。住房是由几千个部件组成的,它的生产包括原材料供应、部件生产等过程,这些产品性能决定了住房能不能更加健康绿色。在住房发展中,将材料和整个施工工程结合起来,使整体组合发挥到最优。
最后,建立起石化企业和房地产业信息沟通桥梁。石化企业和房地产业能够信息互通,生产交互,改进材料从而提高住房品质。
现在当务之急是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联合起来,真正使住房工艺上升一个台阶。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副主任、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欣:纺织品稳定转好可期
我国纺织行业供给能力和产业链的运转协调性在四月以后基本恢复正常,二季度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不断呈现回升态势,内需市场温和复苏。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6月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7%,降幅比一季度收窄近10个百分点。其中,纺织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5%;服装业下降12.2%;而化纤制造业受防疫类物资加工带动,增速下降1.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7个百分点。除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行业盈利外,其他行业大部分利润降幅都在30%以上。同时,纺织行业投资表现也非常低迷,传统纺织工业大省投资规模大幅萎缩。
今年上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1251.9亿美元,同比增长3.2%。其中,口罩等防疫物资占总出口额23%左右,拉动整个行业出口增长,但国际市场对我国服装等传统纺织品进口需求仍在深度回落过程中。
尽管疫情导致国际市场经济形势严峻,出口不确定性增加,但在国家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出台一系列政策的帮助下,下半年国内消费市场稳定复苏仍然可期。
预测下半年行业的内销销售情况会继续转好,线上零售额有望恢复正增长。尽管由于上半年行业零售额降幅过大且消费季回补可能性较低, 2020年纺织行业内需消费整体规模难以追上去年,但纺织行业整体对市场需求好转仍持乐观态度。
预计,下半年口罩等防疫物资出口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回调,行业出口情况可能不及上半年持续收窄态势,但全年纺织行业出口总额仍能保持1%左右增长水平。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执行秘书长郭永新:塑料制品消费拉动触底回升
塑料制品作为轻工业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了与轻工业不同的整体态势。目前轻工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出口压力;另一方面轻工行业投资明显放缓,这将会影响轻工业的发展后劲。而生产相对低迷,出口市场活跃,效益显著高涨、结构继续分化,发展亮点可期是塑料行业上半年的运行情况。
生产方面,上半年全国塑料制品累计完成产量3176.83万吨,同比下降9.61个百分点,生产相对低迷。表现出四个特点:第一,1、2月份产量大幅下降,3、4、5月份产量均正增长,但6月份实际完成产量为654.8万吨,同比下降4.83%。
第二,出口市场活跃,今年1~6月全国塑料行业累计完成出口额355.3亿美元,同比增长1.61%,在全国总体负增长的情况下,塑料行业实现了出口正增长。
第三,结构继续分化,塑料制品行业大约分9个子行业,因其产品关联度比较弱,所以分化比较大,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出口正增长13.2%,塑料人造革、合成革出口负增长26.4%,由此在出口方面分化也较大。
第四,发展亮点可期。一方面,今年国家发布了治理塑料污染的一系列举措,可降解塑料将在国家政策扶持下进入一个暴发增长期; 另一方面“十四五”期间,塑料作为一个新材料产业,在科技攻关补短板扬长板及其它重大项目方面占比较重,消费升级以及各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塑料行业从原料到制品应用全产业链的全面提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行业信息部主任黄韦达:汽车行业总体平稳向好
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总量分别为1011.2万辆和1025.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6.8%和16.9%。
从汽车产销情况来看,上半年汽车行业恢复好于预期。从细分车型情况来看,此次疫情对于居民大宗消费品需求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个人消费为主的乘用车上半年总体表现不如商用车,乘用车月销量直到5月份才呈现增长。1~6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775.4万辆和787.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2.5%和22.4%。受老旧柴油货车报废更新、新基建和重大建设项目开工、复工等因素影响,商用车市场恢复较快,1~6月产销分别完成235.9万辆和238.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5%和8.6%,增速已率先实现由负转正。此外,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降幅总体高于行业,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7万辆和39.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6.5%和37.4%。虽然新能源汽车从3月份开始,产销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但总体来看,新能源汽车销售表现不如预期。最后,受国际疫情影响,1~6月汽车企业出口完成38.6万辆,同比下降20.9%。
下半年,汽车行业将受正反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伴随国家“六稳”“六保”相关措施的持续发力,经济大环境恢复将持续向好,国内经济活动也将加快复苏。此外,传统消费旺季到来、车展活动陆续召开,主流企业也将在下半年陆续集中发布具有较强产品力的新产品,叠加各地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的助力,汽车市场消费将被进一步拉动。而另一方面,国际疫情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海外市场需求还未恢复,国内出口依赖型企业也未完全脱困,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汽车消费市场。
总体来看,虽然上半年汽车市场受疫情冲击损失较大,但产业长期稳定向好的态势并未改变。预计下半年国内汽车市场表现将延续二季度的恢复态势,总体平稳向好。
下半年石化行业整体回暖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氮肥:下半年将延续平稳态势
今年1~6月氮肥行业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氮肥生产好于去年,氮肥产量有所增长,国内氮肥供应充足,保证了今年上半年粮食丰收。二是氮肥价格与去年相比大幅度下降,虽然原料价格有所下降,但是氮肥产品下降的幅度大于原料下降的幅度。
氮肥企业效益大幅下滑,亏损面明显扩大。具体有以下几点:一是氮肥产量增长明显,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1~5月全国累计生产合成氨2461.1万吨,同比增长3.2%;氮肥产量1704.1万吨,同比增长3.2%;尿素产量2353.6万吨(实物),同比增长6.2%。二是氮肥进出口贸易均有下降,据海关统计,1~5月我国氮肥累计出口196.6万吨,同比减少6.4%;进口量11万吨,同比减少31.7%。三是国内氮肥消费稳中略增。四是氮肥价格同比下降显著。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1~6月累计尿素平均价格每吨1666元,同比下降了12.87%。
根据目前的形势判断,今年下半年,氮肥形势还会延续上半年的态势,市场和生产形势相对平稳,波动不会太大。
主要原因一是受世界经济下行和疫情叠加影响,导致国际氮肥市场价格继续走低,从而导致我国氮肥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二是国内经济持续向好,价格稳定,原材料价格、煤炭和天然气市场价格近期预计不会有太大调整。尤其是近期部分供气单位与氮肥企业用户签订2020至2021年天然气购销合同时,供气单位取消化肥用气下浮5%的优惠。
三是氮肥国内市场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氮肥的需求和农业生产有关,近几年虽然农业表观需求总量在下降,但化肥需求的刚性本质也不断显现,氮肥下降的幅度在逐年减缓。而近几年工业需求在逐年增加,总体来看,氮肥需求还略有增长,预计今后一段时期还会如此。
四是氮肥市场价格已与企业生产成本接近,目前的市场价格是近几年比较低的时期之一,价格继续下跌的空间不大。
近几年虽然产业经历了洗牌期, 很多大型企业退出了行业, 产能得到了调整, 但是总体产能仍然过剩, 目前有近一半的企业还处于亏损状态。预计下半年价格仍然会保持低位, 市场竞争依然十分激烈。
中国合成树脂协会理事长郑垲:合成树脂:下半年前景看好
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合成树脂产业影响空前。但我国合成树脂产业中有两个产品今年上半年逆势增长,一个是用于生产口罩和防护服的聚丙烯熔喷料,上半年利润率增长迅猛;另一个是用于生产头盔的聚碳酸酯和ABS,受一盔一带政策公布影响,上半年市场行情也非常好。特别是汽车行业情况好于去年,给树脂和塑料改性注入了活力。
此外,上半年聚丙烯、聚乙烯都实现了逆势增长,尼龙行情也非常好,尼龙6价格保持在11000元~12000元/吨,尼龙66更是达到18000元~19000元/吨。
受整体市场和汽车、电子行业回暖影响,预计下半年合成树脂行业将迎来一片大好局面。
其中,聚丙烯、聚乙烯在今年10月之前行情应该较为稳定,但之后情况还是不容乐观。全球市场聚烯烃年产能仍超过年需求量1480万吨,随着未来国内新建装置投产,会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
聚氨酯和聚醚市场将有所上涨,由于科思创德国TDI工厂关闭,目前还未有再启计划,巴斯夫重庆TDI工厂也已停产,未来几个月聚氨酯原材料市场将会有一波大涨行情。
开发聚氯乙烯下游高端应用一直是行业难题。在欧美聚氯乙烯是高档塑料制品,外观美、档次高,售价不菲。但在我国,人们印象中,聚氯乙烯是最低档塑料;一些企业在加工过程中追求低成本,在本来已经非常便宜的树脂中加入了大量的碳酸钙和填料,为了应付检测,加大剂量违规使用有毒增塑剂,该添加的助剂不用或少用。不但产品质量不能保证,而且粗制滥造,从而限制了聚氯乙烯在下游市场的发展。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文英:橡胶:上半年降幅收窄 下半年预期好于他国
今年上半年,橡胶行业运行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大幅度降低。工业产值、利润、利税、出口等都同比下降了近20%,但降幅呈现收窄趋势,从3月开始逐月向好。二是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降低,而且降幅持续扩大,出口率同比仍未出现完全企稳迹象。三是行业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更加显著。
下半年橡胶行业运行受世界疫情控制程度影响较大,因为中国橡胶产品比较依赖出口。例如,轮胎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超过40%。此外,11月美国大选也将对世界经济影响深远。
鉴于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预测具体产量非常困难,因此简单预测下半年经济运行趋势如下:一是我国橡胶工业总产值可能会下降,但下降趋势将明显好于美国、欧盟和印度等主要橡胶产品生产国。二是汽车工业对橡胶工业影响巨大,下半年中国橡胶工业复苏速度,将依赖全球和中国汽车工业复苏情况。三是近两月橡胶出口逐步复苏,欧洲市场已恢复到90%,其他市场也在逐步复苏,在境外市场持续复工复产的前提下,下半年有望看到出口比例持续回升。
此外,不同橡胶企业也将面临不同情况。比如,医疗用防护手套需求还会继续增长;上半年受汽车销量影响严重的汽车用橡胶制品也将由弱转强。需要特别注意,出口依赖型企业下半年仍将比较困难。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秘书长李光:磷复肥:前五月产量降幅收窄 下半年消费量预期增加
据协会统计,1~5月,我国磷肥总产量611万吨P2O5,同比下降9.3%,降幅收窄。1~5月,全国复合肥生产2127万吨,同比下降5.9%。考虑到磷肥同比下降9.3%、近几年复合肥年均下降3.3%的情况,复合肥产业在疫情期间下降不多。
疫情初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企业生产全面滞后。但经过政府和业内同仁的共同努力,后期生产恢复较快,磷复肥产量没有大幅减少,没有影响市场供应,价格也没有出现异常波动。
其中有两条主要原因,对后疫情时代极具参考意义:一是由于化肥生产与使用存在滞后性,只要组织得当,在产能相对充裕的情况下,政府配套和企业努力可弥补前期产量短缺;二是虽然疫情引发商品需求下降,但化肥行业存在减量空间,原料价格处于同期低位,多因素叠加使磷复肥价格没有大幅度上涨空间。
下半年磷复肥行业运行平稳:一是国内化肥消费量保持稳定。受各方影响,我国已经鼓励扩大种植面积以保持粮食产量和价格稳定,国内化肥的消费量将同比保持稳定,有所增加。
二是国家扶持政策宽松有利于化肥产能释放。国务院不断出台金融扶持和减税政策,使下半年化肥行业生产货币的供应宏观充足,货币价格稳定,有利于生产能力释放。
三是原料价格保持低位,有助于化肥较低成本生产。经济运行转向内需已成国策,行业产出压力正在下降,氮肥出口承压,磷矿和硫黄大概率呈保持供应和价格稳定状态,钾肥的储备量相对充足。因此,磷肥和复合肥价格下半年异动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钟华:农药:运行整体较好 两极分化明显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农药行业运行情况较好,主营业务收入1167亿元,同比增长2.9%,利润112亿元,同比增加4.2%。
需要指出的是,行业呈现出两极分化现象比较明显,大企业越来越强,许多小企业已被淘汰。因此,与往年相比,规上企业数量在减少,国家统计局今年统计的企业是680家。
农药行业也受到了上半年疫情的影响,但并没有其它行业那么严重。国家层面在抓疫情防疫的同时,特别重视春耕生产,因此保障了农药行业的发展。同时,我国农药还出口到了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受疫情影响,交货量、交货时间和换汇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风险。
下半年,农药行业希望通过与上下游的对接拓展出新的增长点。对于传统农药,要加强专业化防治组织,特别是在小宗特色作物上能够更加用好农药;对于智慧农业,在飞防、大数据与线上平台等方面有所扩展;在非农业用药领域,由于疫情影响,要在消杀用药、个人防护品等方面争取更好发展。
此外,要提升农药行业本质竞争能力,包括智能化建设和产业链整合。加强科技创新、副产品综合利用以及物联网建设。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文雷:氯碱:生产运行平稳 利润大幅减少
今年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带来的影响,氯碱行业调整生产,全力生产次氯酸钠、双氧水、二氯异氰脲酸钠等各类含氯消毒原料及产品,同时面对产品消费需求萎缩的困难局面,积极努力做好各自生产负荷调整,保证了行业生产运行基本平稳。
今年上半年主导产品烧碱产量同比下降2.3%, 行业平均开工率77%;聚氯乙烯产量同比下降3.2%,行业平均开工率76%。在困难时期,烧碱和聚氯乙烯开工率均保持较高水平,但是产品市场出现了持续下滑和大幅波动。
上半年烧碱市场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走势,烧碱价格在6月底比1月初下跌了18%;聚氯乙烯价格大幅波动,6月底比1月初下跌10%,但在4月初一度跌幅达到30%,波动频繁,整体呈V字走势。烧碱和聚氯乙烯今年上半年出口量下降幅度较大,聚氯乙烯进口量同比增加近30%,总之整个行业上半年运行效益大幅减少。
氯碱协会对68家重点企业进行统计,1~5月份合计利润4.6亿元,同比下降90%。去年同期这68家企业年利润是48亿元,今年是4.6亿元,对行业来说,下半年仍是一个大的挑战。
疫情期间,虽然国内整体需求向好,但氯碱产品主要下游行业需求仍未完全恢复,产品出口仍面临重重困难,进口冲击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今年下半年不管是烧碱还是聚氯乙烯各有100万吨/年新建产能要陆续投产,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挑战。
山东隆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军红:石化业可从五方面再创新局面
尽管目前我国石化行业生产企业的复工复产较为顺利,但国内外下游行业需求不振,导致各类石化产品的生产企业库存以及社会库存大部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
下半年石化行业仍将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石化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来再创新局面。
一是提高对全球石化新技术和新趋势的敏感度。技术升级带来成本降低和更高附加值,能够使企业把握先机,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占据中高位置。二是加强石化产品结构调整,坚持“油头化尾”与“油化并举”。因需求增速放缓以及节能减排的政策压力,油品过剩长期趋势逐渐形成。尤其今年疫情因素更加明显。而下游化工品仍然存在结构性短缺,芳烃、烯烃类产品对进口依赖仍然很明显。三是发展化工新材料以及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产业是世界各国争夺的战略制高点。化工新材料市场前景巨大、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诱人。四是坚持“走出战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方面利于缓解国内产能过剩而内需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能够建立全球化的加工、贸易链条,利用自身技术、人才、成本等优势,寻找新兴市场的增长点,平抑区域发展的不确定风险。五是加强市场、政策情报搜集系统,完善科学决策。
工业互联网:未来石化产业新动力
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副总裁蒋白桦:工互网:石化业数字化转型关键路径
当前,在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需求的带动下,以泛在互联、全面感知、智能优化、安全稳固为特征的工业互联网,成为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对于石化行业而言,工业互联网技术可以帮助石化行业培育新增长动能、创造新价值空间、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石化行业实施工业互联网技术要聚焦三大主线:一是以提效率、转模式为核心的生产集成管控主线;二是以效益最大化为核心的一体化优化主线,包括生产协同优化、流程模拟、过程控制和优化等;三是以保安稳、长周期为核心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主线,包括设备在线状态监测和设备运行管控。
通过实施智能制造、发展工业互联网、构建智能工厂,我国许多石化企业取得显著成效。例如,九江石化经过多年实践探索,自控率达到96.2%,数采率达到97.3%,劳动生产率提高28%,万元产值能耗降低1.41%,员工总数减少18.7%;镇海炼化通过实施智能制造,自控率达到97.6%,数采率达到98%,劳动生产率提高46.52%,万元产值能耗降低7.2%;中科炼化通过建设“工程+运营”两阶段智能工厂,实现了智能工厂与生产装置“同步建成,同步投用”,全厂30多套生产装置自动监控,相对传统企业用工减少3/4,全厂数据自动传递和共享,工程项目全周期监控。
石化盈科接下来,将重点关注数据资产利用,持续研发和推广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工业软件,强化平台本身安全防护体系。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俞海斌:工业互联网助力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技术,以及与工业经济融合的新生态,越来越发挥其独特作用,为化工行业的转型发展提供新思路。
工业操作系统平台由工业智能App、工业人工智能引擎服务、工业智能App组态开发平台、智能服务运行管理平台、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工业大数据全集成平台、工业互联平台等组成。而发展有质量的工业App,已经成为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关键。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智能制造引擎,强化技术融合,持续为企业创造数字智能新价值。
进行数字化全面转型,要紧紧围绕安全、环保、提质、降本、增效五大主题,通过工业知识软件化、软件定义制造、数据驱动创新的行业解决方案,提升企业资源配置与决策能力,全面支持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通过工业互联网的介入,完成数字化全面转型,将会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降本增效、减员增效、管理增效。同时,还可实现动力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助力企业乃至石化行业整体高质量发展。
中控在助力油气、化工、石化、核电等工业企业提升产能与效益以及推动行业发展等方面一直在持续创新,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已成为中控的使命和任务。多年来,中控与客户及业界同行共同探索智能制造新范式,充分挖掘和利用工业操作系统和工业App作为智能制造引擎的作用,提供工业过程整体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价值。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陈涛:智慧服务保障石化行业安全生产
当前,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主要面临四大痛点。一是企业的安评机构、专家服务、保险服务等缺乏统一的安全规范、信息化工具以及服务标准流程。二是安评机构或专家服务为企业进行的隐患排查和整改缺乏连续性。三是企业智能监测覆盖率太低,针对重点危险源和风险的监测预警手段相对比较匮乏,采用的监测预警技术比较落后。四是企业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企业缺乏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安全评估数据,缺乏针对作业人员的定制化、高性价比的产品。
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当下,石化行业复工复产率已超过95%。而随着石化行业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安全生产的社会化服务以及安全生产的监测和防控等需求也在持续增长,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的安全生产工作需要以科技创新作为支撑。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团队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公共安全领域的三角形理论模型。工业安全团队聚焦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坚持行业深耕与服务创新相结合,打造了智慧化工园区、智慧安监等一系列智能化、一体化的行业解决方案;打造了可持续发展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公共安全云”,为政府、园区和企业解决安全生产的关键性难题,构建新型的安全防护体系。
其中,“公共安全云”平台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相结合,以企业动态评估模型为技术支撑,打造“科技+安全服务+保险”的一体化保障模式,为园区和企业提供精准的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服务,并给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实施意见,帮助园区和企业实现智慧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教育。
“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朱小兵:橡链云”为产业升级赋能
工业互联网跨行业应用一定不是简单地复制和移植,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机理模型和商业模式等。跨行业的差异性大,建设难度大,投入高,需要行业头部企业发挥行业引领和示范作用。赛轮集团通过近20年的研发和应用,到2018年,开始正式打造“橡链云”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工业互联,是整个生态的互联互通,是连结企业的各种设备、产品、客户、业务流程、员工、订单和信息的系统,实现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以及数据的连接和共享,让数据驱动企业运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橡链云”面向橡胶产业链提供平台服务,快速打通橡胶行业关键物资生产要素,建立关键物资供应和需求的数据融通,实现行业内物资生产、调度和分配的全局优化,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优化、促进服务型制造加速转型升级。
“橡链云”根据最新的工业互联网标准架构,专注于橡胶产业链,通过橡胶轮胎丰富的机理模型、大数据平台、物联集成,满足行业复杂的制造过程,为不同业务场景提供专业丰富的软件产品和App应用。
目前,“橡链云”平台已经沉淀的成熟软件产品有智能制造7套、数字营销8套、智慧供应链5套、智能研发6套、数字运营3套及相对完整的安全体系,继承的第三方产品有SAP、微软CRM等主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形成50余套轮胎企业成熟的解决方案,涵盖企业内外各个层面。
期货市场:未来石化产业新助力
隆众资讯副总经理兼首席战略官闫建涛:下半年原油价格仍不乐观
受疫情影响,3月起国际原油价格一路暴跌,至4月底才开始缓慢恢复,但仍处于低位。同时,国际各方对于下半年原油价格走势均持不乐观态度。
同时,占全球石油消费近60%的交通行业在疫情期间受到重击,成品油特别是汽油、航油等消费萎缩,催化了油价下跌。沙特、俄罗斯和美国之间政治博弈不断,油价的上涨受到政策和地缘性政治的抑制。从市场需求来看,目前全球复工复产对石油需求逐渐放缓,供需平衡有所宽松,兼之库存高位交割困难,油价上涨恢复的速度依旧缓慢。近期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T)波动性指数(VIX)高于历史平均水平,市场整体对油价的看空情绪有所蔓延。但随着原油价格触底反弹,油气企业破产浪潮推迟,由金融市场波动导致的油价上升可能不会如期到来。
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期2020年四季度WTI原油结算价格为39.74美元/桶,油价上限为70.25美元/桶,下限为22美元/桶。其他机构也预测2020年下半年WTI油价不会超过40美元/桶,布伦特油价则在40~45美元/桶左右。并且2021年油价可能仍无太大回升,将继续在40~45美元/桶水平徘徊。
作为石油化工行业,只有尊重消费者的燃料选择权和原料选择权,满足终端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未来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今年6月,BP公司宣布出售其芳烃化工业务,中国分部的经营范围也在不断缩窄,仅保留航油等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业务。这说明整个石油行业的驱动力正在加速转变,从供应驱动转向消费驱动。
国泰君安期货公司原油首席研究员王笑:用金融衍生品工具对冲风险
原油市场在今年疫情期间经历了剧烈的变化,这让下游石化企业整体生产经营体制也受到了很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企业开始使用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工具进行自身风险管理、管控,并且得到了正向反馈。金融衍生品工具的应用不仅意味着更多元化的市场理解和更有效的风险管控,也有助于新的生产结构和经营模式的形成。
由于我国首先实现了对疫情的控制,经济恢复速度快,国际大量原油现货被吸引入中国市场。6月15日,上交所SC2007价格为265元/桶,低于国际WTI和布伦特原油价格,这意味着在盘面上直接进行原油现货的买卖比按照综合进口到岸价购买更节约成本。部分石化生产企业利用原油期货的价格窗口锁定生产成本,进行套保操作并买交割,同时从盘面采购低价原油进行生产。而对一些没有期货品种的下游化工产品生产企业来说,原油的价格锚定作用也让他们开始利用原油期货工具对自身的生产经营进行风险对冲,平抑整体的风险波动。
同时,石化企业还从波动率或期权的新维度去理解原油市场,看待生产经营风险。尽管中国原油期货上市几年来场内期权尚未落地,但场外交易还是可以正常进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很多石化企业通过买权操作来进行风险的对冲和缓解。而近期原油期货价格出现非常明确的窄幅震荡,很多企业又通过卖权的方式来增厚下游产品的销售利润,以帮助企业渡过暂时的难关。
此外,以页岩油公司为主的许多境外企业也一直在使用原油期货期权或者ETF基金相关产品,在波动的油价下对自己的生产经营进行重新梳理。
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管理发展部总经理田明:燃料油市场前景可期
上半年,中国燃料油市场消费需求在成品油市场中一枝独秀,相比较汽煤柴需求比较低迷的现状,燃料油市场在产量和消费量方面均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上半年产量预计在1600万吨,增幅达40%。受低硫船燃油需求大幅上涨影响,上半年我国燃料油表观消费量预计1800万吨,大幅增长37%。上半年燃油累计进口量为781万吨,同比减少4.6%左右,进口量近年来首次出现了下跌的走势。
5月份,中国证监会批准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开展低硫燃料油期货交易,此后,低硫燃料油期货交易异常活跃,价格逐步受到市场参与者的认可,也促进了我国保税船用燃油市场的发展,区域定价中心的雏形显现。内贸市场方面,受成品油定价机制和供需失衡影响,内贸燃油市场价格呈现连续下降趋势,5月份之后价格有所反弹,走势相对平稳。
在低硫船用燃料油一般贸易出口免抵退政策和出口配额管理政策红利的支撑下,今年以来,我国低硫燃料油产量快速增长,上半年低硫船用燃料油产量已经达到312万吨,占国内保税船供油市场总量的43%。特别是6月份,整个低硫燃油产量已达近100万吨规模,下半年仍有进一步增长的潜力。
总体来看,随着燃料油期货市场完善和政策红利逐步释放,未来燃料油供应和消费规模会出现大幅度增长,中国有望成为整个东亚地区的燃料油生产中心、供应中心和定价中心。
惠多利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缪宏德:尿素期货规范市场风险管理
年初以来,受疫情影响,国内化工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化肥行业也没能躲过。但作为化肥中的主流产品尿素,由于各地大型化肥企业自去年尿素期货上市以来,及早地参与进来,在疫情期间有效起到了规避市场风险的作用,受冲击程度要远远小于化工企业。期货工具的稳健参与应用,为企业实现规避市场风险、降低成本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传统尿素贸易容易遇到行情变化快、周转库存量大、运营成本高、跌价风险大等问题。从历史趋势可以看出,尿素现货涨跌频繁,年度波动幅度大,尤其今年疫情期间。由于是化肥类大宗产品,辐射区域广、经营规模大、周转库存量大。同时,运费、仓储等运营成本高,季节性销售,还面临储备和库存跌价风险。诸多问题一直困惑着生产及经营企业,这也是尿素企业前些年一直期待期货上市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尿素期货上市以来,企业积极参与,给产业带来促进作用,进一步完善并规范了市场风险管理机制。尿素期货给产业带来的积极性变化主要有四方面。一是价格发现功能。期货价格波动来自于对现货市场基本面的预测,前期领先于现货,但最终走向一致。二是规避跌价风险。根据企业经营实际及对市场行情的理解,在期货市场内合规利用套期保值。三是降低运营成本。保证金制度能够有效降低公司的财务成本,买入建仓,节约仓储成本。四是增加购销渠道。在行情大幅波动时,可以通过盘面实现买入或销售。
新能(天津)能源有限公司套利业务总监何祯圣:用期货规避甲醇市场风险
后疫情时期,化工产品同样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震荡风险,如何最大限度去规避市场风险实现企业保值盈利就成为业内最为关注的焦点。甲醇作为国内交易量较大的基础类化工产品,近些年来震荡不断,许多企业把握不住市场规律以致亏损,尤其是今年发生疫情以来更是震荡频繁,期货的参与度开始日渐增多,在郑商所交易量越来越大,也反映出了企业为规避市场风险参与尝试除现货以外的其他应用工具的认识不断提升。
新奥集团目前已形成了贯穿下游分销、中游贸易储运和上游生产开采的清洁能源产业链。自2006年开始布局甲醇业务以来,甲醇自有产能已达250万吨,贸易量达到150万吨。随着生产量及贸易量的逐年提高,企业有着越来越高的规避风险诉求,因此较早利用了期货工具来管理风险窗口,在郑商所的帮助下,套期保值能力也在不断提高。2019年累计套保量达到了约50万吨,使用期货套保量逐期增长。
要想提升套保能力,首先企业要有一个好的产业链和区域市场布局,如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和贸易规模,产品腾挪空间越大,可操作机会越大。新奥能源能够很好的套期保值和快速操作,就是占据了这些优势。其次,要有一个高效套期保值决策机制,从发现市场机会开始,方案制定到审批、执行、纠偏、总结,必须要高效、快速,否则就会错失机会,甚至适得其反。此外,也要敢于尝试新模式,通过少量尝试熟悉流程,一旦出现机会快速启动,来达到快速保值的目的。
大连商品交易所工业品事业部执行经理晏林:LPG期货这样交易
3月30日,大连商品交易所成功上市LPG期货与期权,这是我国期货市场上首个气体能源品种。恰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能源化工市场大幅震荡的特殊时期,期货与期权的上市给处于市场困境中LPG产业提供了规避市场风险、稳定生产经营的工具,意义重大。
LPG期货上市几个月来受到市场普遍关注,相关企业参与期货交易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截至7月底,期货日均成交量为37.3万手,日均持仓量为8.4万手,单日最大成交量达129.7万手,单日最大持仓量达13.2万手。
期货交割与现货交收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标准化程度和执行规则上,而且LPG期货交割实行的是厂库交割,而非仓库交割。相比于仓库交割,厂库交割具有仓单注册成本低、时间短、操作灵活等特点,不需要备货就可开具仓单,进行交易。厂库交割流程简单,客户只要与厂库签订协议,结清相关费用,在电子舱单系统提交注册申请,提交银行保函或现金保证金后,就可以到交割厂库提货。
按大商所规定,位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浙江、上海、山东、河北、天津9省市的符合条件的企业均可申请交割厂库。现货企业申请的积极性很高,已有13家获批成为交割厂库,可注册仓单量37.9万吨,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山东,后续还有新的企业不断加入。
浙江浙期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彬彬:善用期货工具管理市场风险
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始料未及的黑天鹅事件,给石化企业带来的影响也是难以预期的。在应对类似不确定重大公共卫生安全突发事件时,期货市场“避风港”的作用突显。在产品价格波动增大、市场风险激增的关键时期,石化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期货工具来规避市场风险。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给石化企业带来的挑战与往常不同,直接影响体现在员工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货物运输中断,生产和销售活动受阻,库存贬值等;间接影响则表现在客户违约概率上升,流动性危机,资金回笼困难等。无论作为贸易商还是生产企业,如果没有很好的风险意识和风控措施,在这次疫情的冲击下,能否生存下来都未可知。
危机过后,痛定思痛,这次疫情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面对影响范围广、具有巨大不确定性、无法预测的外部冲击,企业要将其纳入日常经营风险管理的范畴,做好相应的应对策略。
作为聚烯烃的贸易商,我们结合自身经历,给石化企业提出一些建议:一是建立合适的评估框架,对自身的危机应对策略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二是无论是平时还是危机来临时,企业都应该避免过高的杠杆和过大的敞口;三是企业一定要牢记,利用期货工具的目的一定是对冲风险,而不是投机盈利;四是要充分保证企业核心主营业务的流动性。
© 2024 CPCIC2024 www.cpcic.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