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跨国自由流动与外贸战略转型
在当今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高质量的经济增长离不开创新和技术进步。随着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技术日渐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并且逐步从物质资本、劳动力等基础要素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要素,技术要素存在的意义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土地、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成为一国在世界市场中获取高贸易收益的主要来源。可以说,技术要素的丰裕度直接关系到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对外而言,技术要素是一国出口增长模式转换的核心,只有获取和提升关键技术才能获得更多要素收益, 因而具有丰富技术要素的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往往处于高附加值环节并占据主导地位;对内而言,技术要素决定了一国的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以及贸易结构等,对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外贸易战略的制定和推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技术要素跨国自由流动的内涵及制约因素分析
对于技术要素的流出国来说,通过主动地利用本国高流动性的生产要素与其他国家低流动性的生产要素结合,从而在东道国获得比本国更高的要素收益;
对于技术要素的流入国来说,技术要素的跨国流动使得本国获得了稀缺的高级生产要素,从而改变了原来只能出口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要素禀赋,提高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技术要素的跨国自由流动,而技术要素跨国流动又提高了要素流入国的生产效率,从而带动国际贸易和深化国际分工。
▫技术要素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也会让发达国家原先固有的产业优势逐渐丧失,从而为以中国为代表的一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在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目前,我国在利用技术要素自由流动建设贸易强国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1)国外流入的技术要素对国内要素存在“挤压效应”,不利于我国自主培育和积累技术要素;
(2)技术要素开放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我国技术要素收益偏低;
(3)要素组合结构不合理,导致我国要素参与国际分工地位偏低。
2 技术要素跨国流动方式选择的理论机理
总的来说,不同的技术要素载体就意味着不同的流动方式。因此,根据载体的不同,可以将技术要素跨国流动方式分为以下三种不同类型:
(1)产品内涵型技术要素流动
主要是指在高技术产品贸易中进行技术转移、传播;
(2)资本内涵型技术要素流动
主要通过非商品形式的流通(技术引进、技术合作、知识产权与技术贸易等方式),即利用资本要素优势直接获取技术要素资源,从而实现技术要素在国际间的直接转移和传播;
(3)知识内涵型技术要素流动
以人才、知识或先进管理经验的转移作为技术要素转移、传播的媒介。
3 技术要素跨国自由流动的经济效应
▫产品内涵型的技术要素流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并不显著,同时,产品内涵型的技术要素流动方式对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提升都不存在显著影响;
▫资本内涵型的技术要素流动和知识内涵型的技术要素流动对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正面的提升作用。资本内涵型要素流动归类于促进我国技术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
▫知识内涵型的技术要素流动是我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渠道,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研发投入能够催生我国新的产品和新的行业,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并形成新的工作岗位,产生新的社会分工;
▫人力资源是要素流动的重要因素和载体,人力资本水平代表了一国或者一个地区的劳动力素质,与技术要素的产生、转移和吸收质量有着直接的关联,而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具有知识分散速度快、知识员工流动性较强、资本市场发达等特点,这些因素均有利于高水平生产活动的开展以及生产率的提升。
4 引进培育并举加快技术要素集聚创新
▫重视高科技行业的进口,优化我国贸易技术结构。扭转长期以来过度重视出口而轻视进口的战略取向,重视充分发挥进口高技术产品的积极作用;
▫充分发挥我国资本优势,加快技术要素聚集。加大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入和吸引海外优质研发资本的力度,将我国目前的资本要素优势转化为更多领域的技术要素优势,把当前的资金与外汇“双剩余”转化为无穷的技术积累,从而促进我国产业升级转型,全面提升我国的对外贸易竞争力;
▫加强技术要素培育,提高本国自主创新能力。在战略层面制定科学的自主创新相关政策,引导技术要素流动和培育的方向。协同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等多方面力量,通过对科学技术和教育等大规模的持续投入来逐步实现一国技术要素的培育。
在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及新能源开发与应用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世界范围内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技术要素作为“创新资源”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其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下实现自由、高效的流动无疑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石化行业走出去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联盟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石化行业走出去联盟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24 CPCIC2024 www.cpcic.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