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的解读说明
一、 报告主旨诉求和价值体系
《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是财经节目中心推出的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为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体系价体系。它由北大汇丰商学院等专业机构提供学术和专业支持,综合地方政府公开数据、专门调查数据和央视经济生活大调查的数据编制评价模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放宽市场准入,加强公正监管,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更加活跃。同年,财经节目中心充分领会中央精神、践行主流媒体的责任与使命,编撰发布首届《2018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年度报告》。作为第一个由国家主流媒体发布的营商环境权威报告,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改善营商环境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因此,建立权威第三方评价体系,对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2019》客观的反映了各城市在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工作中的新成绩新进展,报告的持续推出,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各地营商环境优化,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价值体系
今年《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在去年的基础之上做了更加深入细致的工作,更好衡量城市高质量发展基本面和水平,科学反映各地方投资吸引力和营商环境,让维度指标体系更科学,并与国际接轨。由基础设施、人力资源、金融服务、政务环境、普惠创新五个维度组成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覆盖了制度、市场、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等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环节,全方位评价城市的营商环境状态水平。同时统计数据与与去年相比刚突出了核心城市发挥的引领作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从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递进延展、环境改善对优化营商环境作用等显著特点。
二、报告具体数据亮点解读
《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反映了各城市在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工作中的新成绩新进展,该报告主要体现了如下5个方面的特点:
1、京沪深等核心城市仍高居前10;城市排名有“惊喜”有“黑马”。结合比对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的数据,我们看到在《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36个城市综合排名榜单的前十位中,位列第1至第5的城市依旧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五个城市,排名位次不变。成都、天津分别下降两个位次,成都从2018年的第6位下降到2019年的第8位,天津从2018年的第7位下降到2019年的第9位。
在综合排名榜单中,变化最大的城市是从2018年的第20位跃升至2019年的第10位的宁波,一举上升10个位次,成功跻身前十。2018年10月,宁波市委市政府从11个方面的内容对标世界银行关于营商环境的评价标准,提出了80条“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突破性大的营商环境优化举措,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榜单上宁波的跃升,也体现了作为全国14个获批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城市之一,宁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逐渐显现成效。
除了宁波这匹“黑马”,我们看到榜单上还有几个城市的表现不容忽视。在综合排名榜单中,成都以81.18的得分位列第8,尽管比对2018年城市综合排名,总排名下降2位略有波动,但在2019年的几个维度指标排名中,成都均位居前列。2019年是成都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作为我国“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成都正在加快建立国际门户枢纽,全面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不断致力于优化国际营商环境。
成都围绕国际标准,聚焦4个“最”——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着力提升企业生产经营便利,不断创造优越营商环境。这些举措的拉动效应在《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基础设施维度排名中,成都得分82.20位列第8;在金融服务维度排名中,成都得分84.06位列第5;在政务环境维度排名中,成都得分80.54位列第9;在普惠创新维度排名中,成都得分83.24位列第4。
在榜单中,得分70.73位列第34名的银川,2019年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也在不断“放大招”,从维度指标的表现也可以看到他们的努力和进步。特别是在软环境建设中,比如政务环境维度排名中,银川得分75.45位列第23,通过综合比对显示,较之2018年上升了18个位次。这一维度针对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透明度、对企业的监管力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意在考察各城市在减少市场准入限制、加强诚信政府建设等方面的落实情况。2019年银川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23项内容9大专项行动150条措施,推进银川营商环境“首府责任”“首府标准”“首府效率”“首府信用”“首府担当”5大表率工程,营造具有首府特色、走在全国前列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这些举措带来的成效均在榜单中有所对应与体现。
作为核心城市的广州,在榜单中的表现仍然十分亮眼、可圈可点,可以说是稳健型“优质生”。除了在综合排名中,广州以84.36的得分继续稳居第4位之外,在几个维度指标排名中广州也均名列前茅。广州致力打造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多次出台营商环境改革措施和方案,改革力度和创新性在全国领先。通过榜单我们看到,在基础设施维度排名中,广州以91.24的得分位列第3,分值与第2位上海的91.27非常接近;在人力资源维度排名中,广州以83.19的得分位列第5;在金融服务维度排名中,广州以83.44的得分位列第7;在政务环境维度排名中,广州以82.19的得分位列第7;在普惠创新维度排名中,广州以81.86的得分位列第5。
2019年3月,广州升级实施营商环境2.0改革,并提出打造1个全国领先的“智慧政务”平台,争取2个走在前列的国家级试点示范区域,推进10大重点领域的营商环境攻坚工程,内容涵盖8部分43项创新举措。随着各项改革举措的落地实施、各项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广州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升,这也是广州在《2018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连续两年,无论是综合排名还是维度排名都位居前列的有力支撑。
2、活跃城市综合排名榜单首次出炉,苏州得分80.61位列第1。除了呈现36个直辖市、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城市以及计划单列市的营商环境之外,《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还首次增加了对经济总量位居前100名活跃城市的试评价。在前20位的活跃城市中,苏州位列第1。
尽管作为第1的苏州得分80.61,与36个城市综合排名榜第1北京93.67的得分还有一定距离,但这一分数比目前36个城市综合排名榜位居第9天津的得分79.85要高。这也意味着如果将苏州放在“大榜单”中,苏州将排名第9、跻身前10。
我们看到,位居榜首的苏州从2018年开始,着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出台“营商环境3.0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全国率先建立破产企业资产信息库,以优质司法助力打造营商环境等,从投资贸易、政务服务、企业运营、产业创新、人才引育、法治及措施保障等7大方面,拿出26条措施100多个具体政策点,全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擦亮营商环境“苏州品牌”。这些举措带来的成效,也在榜单上得到了体现和印证。
在这张榜单上,紧随苏州之后,南通、烟台、无锡、东莞、绍兴等城市也表现优异,分别排在第2至6位,也体现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正在从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递进延展这一趋势。
3、北京连续2年总排名第1,5个维度排名中北京、上海摘得多个第1。《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北京连续两年在中国城市营商环境中总排名第1、得分93.67,上海连续两年位居第2、得分89.57。在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政务环境、普惠创新4个维度排名中,北京均位居第1;在金融服务维度中,上海位居第1。
综合两年的营商环境报告,我们看到:通过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各地高质量发展,核心城市在此过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北京多项改革举措在全国各地复制推广,上海打造出优化营商环境的“上海样本”,成为全国各大城市学习的标杆。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复制推广借鉴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全国复制推广借鉴一批京沪两地的改革举措,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其中包括实行开办企业全程网上办理等1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举措,以及提供企业档案“容e查”服务等23项供全国借鉴的改革举措。学习、复制、推广这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的先进举措,有助于各地持续提高自身营商环境,更好地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合肥、济南、青岛、沈阳、西安等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虽然在基础设施、人力资源、金融服务等硬要素方面达不到经济总量居前城市的水平,但在政务环境、普惠创新等软环境方面依然着力发挥各自优势,取得良好表现,使得这些城市在综合总排名上仍能位居前列。如青岛以78.38总分位列综合排名第11位,西安以77.47总分位列综合排名第14位,济南以77.43总分位列综合排名第15位,合肥以76.75总分位列综合排名第16位,沈阳以74.65总分位列综合排名第19位。
这一系列数据排名体现了软环境改善对优化营商环境作用凸显,这些区域性中心城市通过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审批流程,营造法治和创新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致力于涵养营商环境的“清新空气”。
5、 核心城市整齐发力“大而全”,其他城市各擅胜场“小而美”。《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显示,综合实力居前的核心城市不仅在总体排名上位居前列,在各个维度指标排名中,也表现出明显优势。除了前面提到的北京、上海,在综合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中:综合排名第3得分85.13的深圳,在基础设施维度中排名第5、人力资源维度中排名第2、金融服务维度中排名第3;综合排名第4得分84.36的广州,在基础设施维度中排名第3、人力资源维度中排名第5、普惠创新维度中排名第5。
2019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前10位的城市依次是: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南京、杭州、成都、天津、宁波。“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无论在基础设施、人力资源、金融服务等“硬指标”领域,还是在政务环境、普惠创新等“软实力”领域,都表现出明显优势。
而综合排名在10位之外的其他城市,尽管整体水平略逊一筹,却在优势领域中展现特色,这一趋势也体现在维度排名中。如综合排名第11得分78.38的青岛,在基础设施维度中排名第9、普惠创新维度中排名第7;综合排名第19得分74.65的沈阳,在人力资源维度中排名第7;综合排名第24得分73.42的太原,在普惠创新维度中排名第10。
这些特点也与各个城市现实中的举措与成效形成了呼应,如青岛在体现共享理念的基础设施维度上表现不俗,总体排名第九,这展示了青岛围绕实现“与周边城市畅通,在东北亚等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畅通”目标,着力补齐交通短板,以及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积极进取。又如太原,在人力资源维度表现出色,排名第七位,反映了太原在山西能源革命背景下持续吸引高层次人才干事创业、加强人才培养的突出成绩。
三、2018、2019年营商环境城市数据对比解读
对比《2018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2年的报告,我们看到:在综合排名中,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5个城市与上一年相比,排名稳定;南京、杭州、宁波、武汉、南昌、沈阳、福州、哈尔滨、贵阳等城市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如南京得分81.49排名第6,相比2018年上升了3个位次;宁波得分79.00排名第10,相比2018年上升了10个位次;哈尔滨得分73.31排名第25,相比2018年上升了8个位次。从这一组数据中,我们能够看到“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这一来自世界银行的评价,这一大步的跃升背后是众多城市小步快跑进步的累积。
在《2018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发布之后,国务院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从国家层面填补了营商环境法律法规顶层设计的空白。在《2018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的评价体系中,设置了政务环境、法制环境2个维度指标排名;在《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的评价体系中,将法制环境维度纳入到了政务环境维度中。
拆分对比2年的法制环境维度排名,从数据上我们看到众多城市在法制环境建设上的进步与变化。法制环境维度排名中,排在前10位的城市是:北京、上海、济南、合肥、杭州、长沙、青岛、石家庄、重庆、宁波。其中,上海排名第2、相较2018年上升了5个位次;合肥排名第4、相较2018年上升了2个位次;杭州排名第5、相较2018年上升了7个位次;青岛排名第7、相较2018年上升了2个位次;宁波排名第10、相较2018年上升了18个位次。
在10名之后的城市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拉萨排名第11、相较2018年上升了16个位次;南昌排名第12、相较2018年上升了7个位次;武汉排名第13、相较2018年上升了11个位次;贵阳排名第17、相较2018年上升了12个位次。我们也看到,在法制环境上提升较快的这几个城市,在2019年的综合排名中也上升更快。比如:武汉得分78.11排名第12,相比2018年上升了6个位次;南昌得分74.71排名第18,相比2018年上升了6个位次;贵阳得分72.87排名第26,相比2018年上升了9个位次。各城市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法治化轨道,制度化地消除痛点、激活创新,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这一组数据也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 2024 CPCIC2024 www.cpcic.org All Rights Reserved.